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半夏小说吧 > 现代都市 > 全文浏览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

全文浏览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

三月含芳菲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其他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现已上架,主角是蒋文康蒋靖安,作者“三月含芳菲”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杀鸭,蒸米粉肉。这天蒋家一共杀了三头肥猪,五只羊。鸡、鸭、鹅、肥鱼若干。因为这屋里住着一百多号人,初一又不能动刀,只能提前处理好。新鲜的猪肉放上槟榔芋,用调料腌好拌均,之后裹上荷叶开始上锅蒸。五层高的大笼屉,从二十九日下午一直烧到第二天早上才媳火。蒸好的米粉肉,装了六个半个高的大萝筐,香得人直流口水。剩下的肉类、鸡鱼等,也都处理干净抹上盐,用......

主角:蒋文康蒋靖安   更新:2024-02-18 11:2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蒋文康蒋靖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浏览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由网络作家“三月含芳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其他小说《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现已上架,主角是蒋文康蒋靖安,作者“三月含芳菲”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杀鸭,蒸米粉肉。这天蒋家一共杀了三头肥猪,五只羊。鸡、鸭、鹅、肥鱼若干。因为这屋里住着一百多号人,初一又不能动刀,只能提前处理好。新鲜的猪肉放上槟榔芋,用调料腌好拌均,之后裹上荷叶开始上锅蒸。五层高的大笼屉,从二十九日下午一直烧到第二天早上才媳火。蒸好的米粉肉,装了六个半个高的大萝筐,香得人直流口水。剩下的肉类、鸡鱼等,也都处理干净抹上盐,用......

《全文浏览天降团宠:太子又提剑砍我桃花了》精彩片段


腊月二十九,过小年。杀年猪杀鸡杀鸭,蒸米粉肉。


这天蒋家一共杀了三头肥猪,五只羊。鸡、鸭、鹅、肥鱼若干。因为这屋里住着一百多号人,初一又不能动刀,只能提前处理好。

新鲜的猪肉放上槟榔芋,用调料腌好拌均,之后裹上荷叶开始上锅蒸。五层高的大笼屉,从二十九日下午一直烧到第二天早上才媳火。蒸好的米粉肉,装了六个半个高的大萝筐,香得人直流口水。

剩下的肉类、鸡鱼等,也都处理干净抹上盐,用干荷叶裹了放在后院的大缸里。这会天冷,放个两三天是一点问题没有。

当天晚上,府城传来消息。零州府通往京城的官道修通了。李得顺知道后,决定过了年初三就起程回京。

终于到了年三十这天。

南方的年夜饭吃的早。从下午未末(下午三点左右)开始,村中就陆陆续续的响起了爆竹声。

蒋家的年夜饭是申时开始的。

大厅里一气儿排开十张桌子,不分主仆均是一样的菜色,中间仅用屏风隔开。

轮守红薯仓库的十位羽林卫,因为职责所在不便离开仓库太久,蒋家便干脆在红薯仓里劈出一块空地,下头放上炭盆,摆上席面。

这样即不误事,又能好好的吃顿年夜饭。

不仅如此,蒋家还让人按照北方过年的习俗,包了韭菜肉馅的饺子。

样子虽然一般却是受到了所有来宾的欢迎,不为别的,单就蒋家待人的这份心意,就够他们珍惜一辈子。

吃完晚饭,大家摆了瓜子水果茶点糕饼开始守岁。

干坐着未免有些无聊,蒋文渊就让人把许久之前做的一只木头壶瓶和杆子搬出来,给大家玩投壶的游戏。

都是年轻人,最好动的时候,立马兴奋了,纷纷参与进来。一时间大厅里热闹非凡。

李得顺也来了兴致,甚至许了五十两银子的彩头。这彩头,就像是一滴水滴进了滚开的油锅里,喧闹声差点掀翻屋顶。

蒋家的男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游戏,兴致十分高昂。

从前只听先生说过,高门大户里流行这种游戏,可那会儿家里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会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放在心上。没曾想,如今也能在自己家里体验一回。

蒋禹清从前只在电视剧里看过,今天也是第一次体验,觉得很有些意趣。

奈何她人小,力气也小,试了两次都没能投进去后,就放弃了。专心的给哥哥们当啦啦队,加油助威。

最终,五十两银子的彩头,被护卫队一个小头目收入囊中。

投壶的游戏结束后,小厮们搬来了焰火。

放焰火这种事情,总是孩子们的最爱。虽然远比不上她前世见过的那些烟花好看,但是乐呵啊。

又因为人多热闹,蒋家的孩子们抱括蒋禹清在内,都成功的坚守到了子时。

子时一过,就是新年。

先是家里的下人们向主家磕头拜年,照例,蒋老头和老胡氏给每人都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每个红包里五百文钱。

其次是家里的孩子们给长辈们拜年,包括李得顺在内,每人都给了孩子们红包。这其中,蒋禹清的红包是最大的。

再次,是客居在此的农官们、京里来的护卫仪仗们与蒋家相互拜年。

就由蒋老头和老胡氏以长者的身份,每人派了一个一两银子的利是红包,祝愿新年吉祥顺利。

派完红包后,大家就都回去休息了。



待陆氏送走了喜报子和看热闹的乡邻,平复了心情,这才想起宝贝女儿让她们给落后院的菜地里儿了。

吓得她着急忙慌的回头去找,刚一转身便看见小女儿坐着角落里,眼神呆滞,嘴里不知吃了什么,糊了满嘴的绿汁。

小奶团子抬起头,睁着葡萄大眼无辜的看着她,嘴边还挂着半条正在扭动的肥虫子。

她能说这是个误会吗?

她看热闹看得正起劲,习惯性的掏冬瓜条塞嘴里。一口咬下去才觉得味儿不对,竟是忘了之前把菜青虫也放兜里了。

这玩意儿吧高蛋白,除了味儿不怎么样,也没别的坏处。

再说,都咬了一半了,再装作害怕吐出去,未免有些骄情,干脆全吃了得了。

于是,陆氏便眼睁睁的看着她可可爱爱软软糯糯的宝贝女儿伸出小舌头,把剩下的半条虫也卷进了嘴里,嚼巴嚼巴咽了下去。

陆氏险些晕过去,巴掌伸出来扬得高高的,倒底没舍得打。

哭笑不得的照她脑门上轻轻戳了一指头:“臭丫头,你怎么什么都吃。也不怕吃出毛病来!”

其实,从前家里困难的时候,也是捉过菜青虫和豆虫当菜的。故

而陆氏也没大当回事,只抱了女儿回屋,仔细的漱了口,洗了脸和手,并嘱咐家里人严禁她乱吃东西,尤其是去菜地里的时候。

蒋文渊高中探花。消息传开,西津渡再次沸腾了,不仅如此,整个青州县都沸腾了。

这可是本朝开国以来,青州举子取得的最好成绩。一时间,探花郎的名字在青州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蒋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更开心事还在后头,没两天陆大舅又传回消息。蒋文渊正在回青州的路上,约摸还有十来天便能到家。

他被授了丛六品的官职,即将接秦县令班,成为青州县的下任县令。而秦县令任期将满,即将调回京城。

当然,这消息陆大舅让蒋家人暂时按住,莫往外传,免得万一事情有变,徒惹出些不必要麻烦。

蒋家人知道事情轻重,自然按下不提,只在私下里偷偷乐。

蒋文渊高中探花。不仅仅是蒋家的大事,也是整个蒋姓氏族、甚至整个西津渡的大事。

按制,西津渡可在村口立一块“进士及第”的牌坊。这牌坊的制式全国统一,由官府出钱修建。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用以表彰培养出进士的村子,也借此鼓励普通百姓进学。

此外,族中出了人才,那是要开祠堂禀告祖宗的。蒋老头更表示,待儿子回村,便要请全村吃流水席。这些事情,现在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

蒋家的人忙,却乐在其中。就连端午也只是草草的过了,只待探花郎回家再行庆祝。

且说蒋文渊一路顺风顺水,于五月初四这日进了零州府城。在府城里待了两天,拜访了自己今后的上峰,如知府、通判等。

初七日一大早便往青州赶,进了青州城已是下午。主仆随意找了个客栈住下,蒋文渊派了阿平回西津渡报信,自己则马不停蹄的赶往县衙……

五月二十日上午巳时。由两班带刀衙役护送,头戴纱帽,身穿大红官袍,意气风发的蒋文渊,在父老乡亲的欢呼和夹道欢迎下,骑着高头大马在喧天的锣鼓声和爆竹炸起的烟雾中,走进了西津渡,回到了阔别了三个月故乡。


两个儿媳如此大气懂事,老胡氏十分欣慰:“老三媳妇好,你们两个也是极好的。

我的三个儿子能娶了你们这样的媳妇进门,是他们的福气,也是我老蒋家的福气。”

“娘......”能得婆婆一句赞,妯娌两人均是心中欢喜,又都有些不好意思。

婆媳几人收拾好,又盛了碗浓浓的鸡汤,端去陆氏房里。

陆氏白日里睡了一天,此时除了有些疲惫,并不困。

她的傻丈夫蒋文渊,此时正趴在一旁,看着软乎乎的小女儿痴痴的发笑。

见得母亲和两位嫂嫂前来,忙迎上来接过托盘。

胡婆子快一步按住想要下床的三儿媳道:“好好养着,别乱动,可别惊了我的宝贝乖孙女。”

陆氏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抱起来递给婆母:“已经睡着了,娘可要抱抱。”

胡婆子小心翼翼的接过,爱怜的看着孩子,顺便也让两个儿媳妇看看,方才轻轻的放回到陆氏身边。

压低了声音道:“且让她好好睡吧。

你赶紧趁热把鸡汤喝了,好下奶,怎么着也得把我们家的宝贝疙瘩养好了。”

“谢谢娘!”陆氏真心感激婆母。

她亲爹是秀才,家里开着学塾。

哥哥是衙门的户籍师爷,娘家的条件很是不错,从小也是娇养着长大的,没吃过苦。

后来嫁到了蒋家。蒋家田少孩子多,条件并不好。

即便是这样,婆婆和两位嫂嫂也没让她吃苦头。

但凡累活重活都抢着做了,她每日里只需带带孩子,绣绣花,可比两位嫂嫂轻松多了。

好在她绣活儿不错,每月卖绣品,也能挣不少银钱,否则心里真要愧疚死了。

老胡氏拽过三儿子道:“老三,你夜里警醒些,别睡太死,有事就去东屋喊我。”

“好,我记下了。时候不早了,您和二位嫂嫂也都忙了一天了,赶紧回去歇下吧。”

老胡氏不放心又叮嘱了儿子几句,再次看了看孩子,这才带着两个儿媳妇走了。

蒋家决定给孩子办满月酒,洗三便不大办了。

只自家人庆祝一番即可。

陆氏的娘家人听说自家闺女给生了小外孙女儿,洗三这日,陆氏的亲娘郭氏带着儿媳陈氏,大包小包的赶着骡车来了。

此外,蒋氏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们也来了,好不热闹。

丢到孩子洗礼盆中的铜钱铺满了整个盆底,其中还有两个碎银角子,喜得老胡氏合不拢嘴。

丢进盆里的东西越多,孩子收到的祝福也就越多。

陆氏娘家开着私塾,哥哥又在衙门里谋着差事,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因此,给这个新出生的小外孙女儿备的礼物也是十分的丰厚。

一个缀吉祥如意纹长命锁的银项圈,一对儿缀着银花生铃铛的小手镯并同款小脚镯。

还有极富寓意又可爱的虎头帽,春、冬各一顶。虎头鞋子两对。

一床粉红色的小包被,一件镶嵌了雪白兔毛的大红色小披风,及一其他婴儿和产妇用得着的物件吃食。

足可见陆氏的娘家人对这个女儿及新出生的小外女儿是何等的宠爱。

热热闹闹的洗三过后,小姑娘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因她生来额带莲花,故大名:蒋禹清。清,取清水出芙蓉之意。

禹,则是他们这一辈的字辈。这是经过宗族同意的。

本来按照这时代的规矩,女儿外嫁,不继家门不延本宗,是不能进族谱的,自然也不能跟承宗继谱的男娃字辈取名。

甚至许多乡下女孩儿,活了一辈子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

但她爹宝贝她。想着若是女儿也能随着男娃字辈取名就好了。

这么想着,蒋文渊就大着胆子的同族长稍稍提了提,族长微一沉吟就同意了。

这女娃娃可是西津渡蒋族多少代,盼了二百年才盼来的女孩儿,自是不同寻常。不过取个字辈而已,多大点事。

大名有了,小名也攒了一堆。

什么清清、小乖乖、乖宝、小心肝儿等等,蒋.奶团子.禹清表示,还有几个更羞耻的她都不好意思说。

自打蒋禹清出生后,春雨就正式下起来了。

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人庄户,靠天吃饭,同时节赛跑。

春耕时候,田野里一片喧嚣忙碌,戴斗笠披蓑衣撒秧育苗的农人比比皆是。

蒋家也有十多亩水田,因此除了老胡氏、坐月子的陆氏和蒋禹清这个小奶娃外,蒋家包括身为秀才公的蒋文渊都下田地去了。

无论再忙再累,每天回来后,蒋家的老老小小都会来看一看、逗一逗她。

她一个连视物尚不清楚的小奶娃,即便想帮忙也有心无力。

好好喝奶,乖乖睡觉,不哭不闹,争取不尿裤子,尽量不给大人们添麻烦,便是她所能做的全部了。

当然,还有长辈和哥哥们逗她的时候,她也会努力的控制着脸上的肌肉,尽量给他们一个无齿的甜甜的笑。

两天后,蒋家的谷种已经撒进秧田。

这些宝贝疙瘩将会在秧田里渡过自己的幼苗阶段。等长到半尺多高时,才会被进一步移栽到大田里。

洗三后的第二天,蒋文渊依依不舍的亲了亲宝贝媳妇儿和闺女,提着包袱和一篮子煮熟了的红鸡蛋返回城里。

下次回来,就该是女儿满月了。

他如今在县学读书,预备参加今年的秋试。

平日里学业繁忙,半月才得回一次家。这次也是估计着妻子快生了,特意请了假回来。

巧的是他回家的当天,妻子就生了,还是个女儿,可把他高兴坏了。

回到县学,同窗纷纷同他道喜,恭祝他喜得千金。蒋文渊诧异道:“你们怎知我得了个女儿的?”

那同窗道:“多希罕哪!整个青州县都传遍了。

说是西津渡那个从未有女孩儿出生的蒋氏一族前些天竟得破天荒的得了个女娃,这女娃的爹还是个秀才。

西津渡可就你这么一个秀才,你请假不就是因为你娘子要临盆了么,我一寻思就是你家的。”

蒋文渊乐呵呵道:“确是我家的,多谢多谢!”一面把红鸡蛋每人分了两个,算是沾个喜气。

又专门给先生们送去了一些。到得先生那里,免不得又是一阵询问。

实在是这事儿太过稀奇了些,即使是一惯不喜玩笑的先生们,也免不得八卦几句。

蒋文渊便把孩子出生时的事情,拣些能说的讲了几句了。满足了先生们的好奇心后,便告辞离开。

小小婴孩儿见风就长。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姑娘越发的好看起来。视线也渐渐清晰,慢慢的把家里人认了个全。

爷爷蒋靖安是个和乐的老头儿,留一擢花白的山羊胡,模样儿清瘦,对谁都是笑眯眯的。

每天无论再忙再累,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把身上打理干净后,再来西厢看她。

作为一个婴儿,大部分时候,她都是在沉睡中渡过的。

蒋老头儿过来的时,她若睡着,他便乐呵呵的抱一会。再小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妻,由老妻放回儿媳妇怀里。

若是孩子正好醒着,他就会一口一句“乖宝”的逗弄着。

她若回以几声“阿哦”,他便能开心的将一脸褶子笑成向日葵,是个极可爱极可乐极为疼爱儿孙的老头儿。

当然,若是家里的小子们犯了错,他也会把脸一板,摆出大家长的风范来,该训的训该揍的揍,绝不含糊。

奶奶老胡氏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太太。身上有着封建时代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

几十年来任劳任怨,努力的操持维系着这一大家子。

养出的儿孙,个个儿性子周正,其中一个甚至成了秀才,颇得蒋氏家族敬重。

大伯蒋文康身材高大,性子沉稳。年轻时外出走过镖,有些粗浅的拳脚功夫。

打猎手艺不错,种田更是把好手,在这个家里颇有威信。

但凡他把脸一板,嘴一抿,底下的小子们没有不怕的。

不过,轮到大伯抱她的机会不多。仅有的两次接触,她能感觉到他每次都十分紧张。

用蒋文康的话来说,怀里抱着这么个软呼呼的宝贝疙瘩,唯恐粗手粗脚的伤了她。

大伯母林氏,娘家是开镖局的。

听说,年轻时还曾跟随父亲走过几趟镖。

她也是在那时认识的蒋大伯,继而一见钟情,求了父亲许了他。

林氏长相大气,性子果敢爽利,是把当家理事的好手。

二伯蒋文喜,性格随父亲的多。天生一副笑脸,见谁都是笑眯眯的,也宠孩子,家里的孩子们都喜欢他。

用她上辈子的话形容就是“天生亲和力强。”

蒋文喜学得一手好木匠活。家里的家具都是他打的。

农闲时也会外出寻个木工活计,亦或是自己上山砍了木头回来做成小件的家什拿去外面卖,补贴家用。

妻子朱氏,是当初教木工手艺师傅的同族侄女。

朱氏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哥长大。哥哥娶了嫂子后,被嫂子嫌弃是个吃闲饭的,没少被打骂。

好容易熬到及笄,就被打发出了门子。哥嫂收了蒋家五两银子的聘礼,却连身好衣裳也没给。

幸好蒋家也不是那等计较的人家,只要儿媳妇肯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自小长在那样的环境里,造就了朱氏谨小慎微的性子。

虽不像大嫂林氏和弟妹陆氏那样聪明有主见,却是个听得进去劝的,憨厚勤快也知足。

用她的话来说,能遇见如此明理的婆母,和善的妯娌,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份。

再来就是自己这一世的亲爹蒋文渊了。

蒋文渊随奶奶老胡氏,长相颇为俊美。又因为从小读书,染了一身的书生气息,气质颇为儒雅。

在私塾念书时,被先生看上了,觉得此子将来非池中之物,便将掌上明珠嫁给了他。

这位先生便是陆氏的亲爹,蒋禹清的外公。

后来蒋文渊果然在成婚后的第三年,也就是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给先生大大的长了脸面。

考上秀才后,蒋文渊自知火候不到,也没急着考举人,只说专心再读几年书,这一沉淀便是三年,准备在今年秋下场。

秋试是大事,虽万分舍得不刚出生的小女儿,蒋文渊还是回学里苦读了。

她这一世的亲娘陆氏,闺名玉婉。生是的肤白貌美,臻首峨眉,又自带一股书倦气。

虽不到绝色的地步,却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了。

父母都生的好看,她的亲哥哥,排行第七的蒋禹川也是个帅帅的小正太。

想来这一世自己的容貌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