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祐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小说大唐最强皇子:从被流放开始》,由网络作家“大唐镇国将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篇军事历史《大唐最强皇子:从被流放开始》,男女主角李祐李世民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大唐镇国将军”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的服侍。正在忙活的罗象就一路小跑了过来:“王爷,这库房现在是三层厚度,已经牢不可摧了。”“五层,必须要五层!”李祐直接下了死命令。这以后是用来放钱的,铜钱换成银子,那也得占很大一片地。如今家里面有将近二十万两银子,简直不要太香好吧。“齐州城里有西域客商没有?”......
《全文小说大唐最强皇子:从被流放开始》精彩片段
就在阴妃正在欣赏铜镜中的自己的时候,外面传来声音。
“陛下驾到……”
李世民来了,今日在朝堂之上,他被气的不轻,突然间他想起来,自己和儿子斗气归斗气,但不能冷落了阴妃,于是就想来看看。
刚一进门,就看到了阴妃的侍女慌里慌张正在抱着麻布袋子,顿时好奇心来了。
“爱妃,你这侍女抱的是什么?”
阴妃笑盈盈行礼,随后打开布包:“陛下,臣妾得到了一尊琉璃,想要献给陛下。”
李世民没有说话,不是他不礼貌,而是因为,他现在已经被面前的琉璃镇住了。
面前的琉璃是什么?虎!
虎虎生威,造型独特,甚至连老虎的眼睛都极为灵动。
大唐穷啊,像李世民这种琉璃收藏爱好家,一年到头才收几件?
平日里放在库房里,小心翼翼把玩,还得时时擦拭,不敢怠慢。
可今日,他看到这尊琉璃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之前收藏的琉璃,不香了。
李祐的琉璃制作开始之后第三天,就有工匠开始琢磨怎么制作各种形状了。
这猛虎琉璃,是这一批之中工艺之大成。
这样的东西,目前一共才五件。
满满一车琉璃先给生母送过去,让阴妃心安。
结果万万没想到,李世民来了。
李世民端详着手里的猛虎琉璃,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爱妃,真的是给朕的?”
阴妃款款行礼:“是给陛下的。”
李世民摸着胡子,很是得意:“想不到人世间还有如此手艺之人,这琉璃,定然价值不菲。”
“爱妃有心了,你想要什么赏赐,朕都满足你。”
“李祐的事情不行啊。”
阴妃刚想开口,李世民这一句话,直接让她再也无法开口。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脸上洋溢着兴奋:“爱妃,这琉璃从哪里弄来的?花了多少钱?至少得有五百两吧?”
阴妃款款一笑:“陛下,这您可就想错了。”
李世民一愣神,难道,比五百两还多?这么多年,他赏赐给阴妃的财物差不多加起来也就五百两的样子,如果超过了五百两,她哪里来的钱?
“这是祐儿让人送过来的,说是怕臣妾在宫中闷。”
李祐?
李世民瞬间太阳穴就鼓了起来。
竟然是李祐这小子送来的?
这么贵重的东西,他凭什么只送给阴妃,不给自己?
难道他不想回来了?
但李世民毕竟是皇帝,恨得牙痒痒也不能失了身份,只能硬着头皮问道:“这样啊,那爱妃还是自己留着吧。”
“李祐这小子可有给朕带过来的东西?”
李世民这话一出,一旁的阴妃和侍女都呆住了。
阴妃反应极快:“那自然是有的。”
一旁的侍女支支吾吾,用力点头。
李世民脸瞬间就黑了。
朕见多识广,大风大浪见多了,你们拙劣的谎言,怎么可能骗得了朕。
李祐这小子,气煞我也!
李世民将猛虎琉璃放在阴妃手中,自顾自的进屋,一进屋,脸更黑了。
他看到了桌子上摆放的镜子。
那镜子,光洁如同湖面,圆圆的,像极了天上的月亮。
镜子里,映照着的,正是自己这一张眼中含着怒气的脸。
这镜子……
嘶……
李世民只觉得自己脑壳有些疼,许久没有犯的头疾,今日又发作了。
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东西不是凡品,好你个李祐,气朕是吧?
此时他已经明白,齐州刺史的奏折里说的是真的。
这小子,有钱了。
……
齐州城,封闭工坊里,李祐看着面前的琉璃窑,摇头。
“温度不够。”
一旁的工匠战战兢兢,不敢言语。
马周小心翼翼说道:“王爷,这不怪他们。”
“木柴在这里面烧制琉璃,达不到您说的那种啊。”
李祐当然知道达不到,只是想要试试,万一可以呢?
“张山呢?”
“在呢,王爷,属下在!”
“去一趟西山!”
李祐大手一挥,直接让张山去西山,挖煤去!
没有煤,这时候想要将温度提上去,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琉璃窑出来,李祐直接去了盐田。
盐田之中,一部分工匠正在小心翼翼喷洒海水,并且从已经结晶之中的盐田里开始采盐。
老黄一脸兴奋,看到李祐出现,立马过来汇报。
“王爷,想不到,想不到啊!”
“不到半个月,五百万斤啊!”
李祐点点头,不要急着高兴,这还是前期,有好几天真空期的情况下。
之后,这个数字,还会更加恐怖。
五百万斤,那是多少钱?七万五千两……
海水晒盐,一斤盐的成本,再度降低,利润从之前的十文,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十二文左右。
盐越多,成本越低!
浪,终于卷了起来了。
盐商收到通知,提前交付。
今日齐州城东门外,封闭工坊的出口处,长长的案几上。马周正在一一对照盐商留下的文书。
“扬州的商号?这么远?就不怕遇到盗匪?”
那商人一脸错愕,从这里十五文买进,运到扬州,五十文卖出,利润巨大。
花个一点点小钱,请一小支军队帮帮忙,不过分吧?
盐商排队取盐,足足用了 一天一夜。
取盐的时候,一车又一车铜钱拉进了工坊之中,有尾款,也有新的订单的定钱。
马周长这么大,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记录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齐王,恐怖如斯!
十岁啊,他才十岁啊!
就如此生财有道,十五文钱的盐,让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王府也有了不菲的金钱。
马周越想越激动,自己真的是跟对人了!
王府中,巨大的仓库还没有建成,李祐坐在一旁吃着葡萄,享受着侍女的服侍。
正在忙活的罗象就一路小跑了过来:“王爷,这库房现在是三层厚度,已经牢不可摧了。”
“五层,必须要五层!”李祐直接下了死命令。
这以后是用来放钱的,铜钱换成银子,那也得占很大一片地。
如今家里面有将近二十万两银子,简直不要太香好吧。
“齐州城里有西域客商没有?”
黑色的匣子是李祐从宫里带来的,每天都锁好之后,放在屋子里,侍女小心翼翼,一路小跑,手上却稳的很。
李祐抚摸着匣子,缓缓打开,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卷轴。
打开之后,李祐笑呵呵看着老黄和张山,屏退了其他人,将卷轴缓缓打开。
“这就是齐州城的舆图。”
张山伸长了脖子,朝着图上凑,心里倒吸冷气。
好细!
王爷怎么做到的?
一个齐王,拥有封地的舆图无可厚非,可怎么可能如此详细?
这东西不是在齐州刺史那里吗?
王爷手里拿着这玩意儿,不会真的是有什么歪心思吧?
李祐看到了张山的惊恐,淡淡一笑:“前些日子,本王派出两个人,走遍了齐州的大街小巷,这才有了今日的舆图。”
“张山,你再看看,这舆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张山瞪大了眼,仿佛要一头钻进舆图之中。
突然,他发现了一处异样,齐州城东门的城墙边上,多了一些星星点点的线,乍一看还以为是城墙轮廓 ,可张山笃定,这绝对不是城墙。
“王爷,这一处是……”
“这就是封闭式工坊,从今日开始,召集工匠入驻其中,建造封闭式工坊。”
张山恍然大悟。
一旁的老黄一拍大腿:“老奴懂了,王爷这是要建造工坊!”
李祐点点头,“封闭式工坊,顾名思义,就是全部封闭,与世隔绝。”
“征调工匠建造完成之后,本王重重有赏!”
张山虽然不知道李祐要干嘛,但看样子,这封闭式工坊,一定跟他五百两的年俸,息息相关。
“属下这就去办!王爷,征调工匠多少人?”
“两千人!”
嘶……
张山心潮澎湃,他忍不住开口:“王爷,您是要用封闭式工坊,制盐?”
老黄立马脸色一变:“张统领,不可乱语。”
张山这才意识到自己严重失态,立马跪地请罪。
李祐笑了笑:“无妨,张山说的也没啥问题。”
不过心里面却微微叹息,张山啊张山,格局小了。
谁说我光用来制盐?
“征调之日起,工坊之中,匠人不能外出,工坊内部,工钱照例发放,提供两餐。”
“但,胆敢泄露工坊内部任何秘密者,杀无赦!”
“胆敢逃匿者,杀无赦!”
“有事外出,需向典军统领报备,并受典军内卫监察。”
“全体工匠,典军内卫,包括老黄你在内,可互相监督。若发现泄密者,举报之人皆有重赏,并获得泄密者所有财物。”
“凡进入封闭式工坊中工匠,需在保密协定上签字画押。”
李祐话音落下,张山和老黄已经错愕。
封闭,保密,杀无赦,怎么看都不像是正经的征调啊。
齐州城中,人头攒动,热火朝天。
齐州城的百姓衣衫并不鲜亮,似乎平原上的风夹杂着太多的土灰。
南市,张榜之地,一个官兵模样的人飞速在墙上贴上告示,随后就离开了。
一群人聚集在这里,大眼瞪小眼,愣是看不懂。
唐初识字率不高,读书人极为稀缺。
“有没有能看懂的先生,替俺念念,这上面写的都是啥啊?”
一个身形高大的汉子有些为难的挠挠头,他确实看不懂,咧开嘴看着周围。
一旁被他盯着的人一个个也咧开嘴。
“俺要是能看懂,早就念出来了。”
“咱们齐州城读书人少,不行让茶楼里的说书先生过来看看?”
“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一群人眼巴巴看着榜文,上面还盖着一方大印,就是看不懂。
与此同时,不少人群集中的地方,闹市区,都被贴上了榜文,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一般。
乌泱泱的人集中在贴着榜文的地方,要知道在贞观五年,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枯燥而平静的,一旦官府张贴榜文,一定有什么大事发生。
看热闹,顺便也看看有什么官府征用民夫的事情没有,毕竟,官府征用民夫,是可以抵赋税的。
“让一让,快,先生来了!”
“哎呦,先生辛苦了,请先生念念这皇榜上的字吧。”
就在这时,一个青衫书生模样的人被一群百姓簇拥着到了人群的中间。
书生看了一眼皇榜,脸上一愣,随后深吸一口气,面容平静。
“诸位,这上面写的是,齐王府征工匠两千人……”
一开始抱着看热闹心思的百姓一个个咧开了嘴,本以为能吃瓜什么的,没成想竟然是征工匠的。
这有啥稀奇的?每年齐州都有工匠征用的事情,修缮城墙。
那种又脏又累的活,吃力不讨好,不给钱,不管饭,就算是给钱,能给几个钱?
城中百姓怎么可能去做?他们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户!
士农工商,农籍,比工匠籍,天然高一等!
书生模样的人念完之后,人群中一阵嘘声。
“我当什么天大的事情呢,原来是朝廷征用工匠啊。”
“切,你清高,你了不起,这年头有的活干就不错了。”
“先生,上面写干什么了吗?”一个身材瘦小衣衫上打着补丁的中年人小心翼翼问道。
青衫书生淡淡摇头:“地点就在东城门,你若是想了解,怕是要去看看。”
书生说完,面带失望,他一路从亳州到长安,路过齐州,本以为越是靠近大唐帝国的中心,百姓的生活会好一些。
可即便是太平时期,他依旧高估了民生的凋敝程度。
三年两旱,流民遍地,即便是到了齐州这样的地方,和在亳州,没什么大的区别。
如此时局,天下贫苦,再太平,又有什么用?
齐州这个地方,工匠极多,匠籍虽低,却也可以糊口。
但今日,看到这张贴的榜文之后,他心头再度泛起波澜。
天下皆苦,匠人若是被征调,朝堂是不会发工钱的,更不会管吃喝,死活。
书生越想越气,自己一定要去长安!当地方官救不了百姓,只有当大官,成为大唐权利中的一环,才能向当今陛下提出建议,改善民生。
他咬咬牙,决定亲眼看看发生了什么,他清楚记得榜文上写着,齐王府征调匠人。
齐王又如何?大唐皇子,就能如此对待治下的百姓吗?
魏征脸一黑,坏消息啊!
李世民噌的一下直接起身,头不疼了,腿不僵了,气也顺了。
“好消息!给朕查,这小子要干嘛!”
江南、苏州、扬州各大粮商齐聚一堂。
幽深的江南小院中,富商一个个面色兴奋。
圆桌上,一众人看着面前一个个信封,眉眼之中都是铜臭的味道。
“诸位,这种时候,我们必须联合起来。”
“刘掌柜说的对,齐州这个地方,急缺粮食,江南存粮过去几年颇多,咱们就带着大批量的粮食去一趟齐州。”
“不光带着粮食,还要带着江南特产,反正回来的时候要装满盐和琉璃。”
众人不断点头,现在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齐州需要粮食,没关系,江南粮食多了去了。
正好,去了齐州,大量购买盐和琉璃,回来转手一卖,至少可以赚几倍,甚至好一点的琉璃,几十倍都是少的。
趁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那齐州的琉璃,好好赚一笔。
江南商人一个个飞速离开,身材圆滚滚的,但赚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齐州,东城门外,一排排盐商在封闭工坊门外朝着里面探头。
但威武的士兵手里的陌刀总是带着威慑,让他们不敢朝着里面仔细看,只能用眼角余光瞟着。
“刘长信!”
“在呢!”
“你要的七万斤盐,准备装车……”
“王二狗,你要的琉璃好了!”
士兵一个个念着名字,人群之中等候多时的商贾小贩一个个几乎要跳了起来。
现在的齐州和往日完全不同。
以往的齐州就是一个州府,虽然有生意,但并没有如此火热的景象。
现在不一样,精盐遍地,整个大唐不知道多少商贾都跑过来订购。
什么?路途遥远?
转手一卖,就是三四倍的价格,路途再远又如何?
更不用说琉璃了!
琉璃这种东西本来就少,泉水巷普通百姓只要买一个走出来,立马就有人高价收。
齐州刺史韦彤站在城墙上,好奇的朝着下面张望。
看着工坊之中密密麻麻的工匠来回奔走,大片的盐田之中晾晒着海水,他很是兴奋。
这都是他实实在在的功绩!
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躺着就有了大量的其他官员完不成的功绩,不香么?
此时,他注意到,东城门外,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人。
这些人和大唐人装束完全不同,长袍拖地,头上裹着厚厚的布带,他们的马匹拉着车,聚集在东城门外。
韦彤突然觉得,齐州城,要起飞了。
齐州城出现了胡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祐的耳朵里。
但李祐现在可没有心思管他们。
“王爷,胡人带过来的东西不少啊。”
李祐点点头,拿着毛笔自顾自在宣纸上画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胡人带了什么?”
“胡人的酒,胡椒,胡人的瓜子,当然,还有美妙的胡姬。”
李祐点点头,没有再理会老黄。
老黄将一堆盒子整整齐齐摆放在李祐面前,就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候。
李祐现在脑子里只有蒸馏,提纯,和发酵。
酒,粮食酒,高度数的酒。
出现在大唐这个地方,怕是要把整个大唐人的饮酒习惯给改掉。
单独的酿酒比较容易,需要的器具都比较简单,但如果想要实现量产,那么就必须合理的搭配各种器具之间的协作关系。
李祐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理顺了其中的道道。
“如果按照这样的排布建造酒坊,应该可以勉强在大唐目前的工艺下提高效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