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半夏小说吧 > 现代都市 > 畅销巨著我在明末守边关

畅销巨著我在明末守边关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是由作者“王动”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王动谢秀娘,其中内容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5-27 09: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巨著我在明末守边关》,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是由作者“王动”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王动谢秀娘,其中内容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畅销巨著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彩片段


崇祯八年三月中,谢秀娘又来到靖边堡内。

她穿着王动送给她的那件翠绿丝绸斜襟袄,神情有些怯生生的,显是怕王动又责怪她。

王动叹了口气,只是让她留在堡内,不过要求她这次不可过于操劳,堡内的活计,也不得偷偷地去干。

谢秀娘见王动让自己在堡内住下,高兴地答应了。

此后她就随在王动身边,为他干些洗衣做饭的事,有时也随陶氏她们去为修墙的军户们送饭。

堡内的军户都知道谢秀娘与王动的关系,人人见了她,都是恭敬地称她为小娘子。

王动问起辛庄内的事,谢秀娘言道庄内家内都是平静无事,不过她提起了许月娥。

原来许月娥去年确是被后金军给污辱了,而且有了身子,到年底时那肚子便是遮掩不住,除夕夜那天更是被赶出家门,独自在外面结了一个茅屋居住,也不知道靠何为生。

庄人都是风言风语,漠视她的生死,只有钟氏怜恤她,不时让谢秀娘送一些米面银钱给她过日。此次前来靖边堡,谢秀娘曾有去看过许月娥,并劝她搬到靖边堡内来居住。

靖边堡内收留了一批惨遭劫难的女子,也曾引起了堡外的诸多非议,风言风语,王动当然没有理会的兴趣。

而对靖边堡的举动,钟氏却是非常赞赏。婆婆的言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谢秀娘,谢秀娘也觉得王动的做法很不错,为那些可怜的女子提供了庇护之地。

不过对于谢秀娘的劝说,许月娥只是倔强地摇头,一个人在茅屋内默默生活。

“母亲就是善心人。”

谈起这些事,谢秀娘崇敬地说道。

王动默默点头,这许月娥只是遭受后金兵燹的众多受害者之一,当日自己与韩朝等人救下的诸多被掳女子,还有从四倾梁匪寨解救的那些女子,她们回去后大多日子不好过,陆续有多人自尽,这些女子事后大多前来投靠靖边堡。

听了谢秀娘的话,王动叹了口气,道:“都是乡邻,能帮就帮点吧,母亲做得很对,你也做得不错。”

听了王动的夸奖,谢秀娘喜笑颜开。

……

崇祯八年四月中,靖边堡的堡墙修建还是如火如荼。

钟荣似乎儿子犯了病,便请假回家照料数日,几天后他回到了靖边堡,不过神情却是难看。

王动关切地问他儿子病情如何,钟荣只是道儿子并无大碍,找了大夫看后想必几天就好,不过他的神情仍是抑郁。

当晚,钟荣提了一壶酒找上王动喝酒,言道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

王动有些奇怪,这钟荣平日严谨有礼,并不怎么好酒,今日是怎么了?

此时谢秀娘与王动都是住在官厅后的宅院内,王动便吩咐谢秀娘炒几个下酒小菜,他与钟荣在厅内随意而坐,边喝边谈。

钟荣端起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口,抺了抺嘴道:“好酒,好菜,好惬意,似乎自小后,便没有过这么舒心了。”

说着又夹起一块肉片,放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着。

王动看他今日似乎有些失态,象是受了什么打击似的。

他微笑道:“小时候?看钟先生的年岁,那时该是显皇帝当位时吧?”

钟荣说道:“不错,正是显皇帝当位时。”

他眼中似在回忆:“那时真是一个太平的时节,安宁,富足,悠闲,食用之贱,是现在想象不到的。记得自小家父最喜在黄昏觅几知交好友,一起高谈阔论,每日都是欢笑。当然了,我们这些孩童便在一旁捡些吃的,也是一乐。”

他笑了起来,一一谈起童年的记忆与趣事,语音中,似是对那个时代无限追忆。

王动也是感慨,万历年算是大明的盛世年节,虽有三大征,但天下总体太平,特别是市民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对于老百姓来说,那确是个黄金的时代。而当时的万历天子,市民小说《警世通言》则尊称他为圣明之君。

明亡后,遗民所著的《樵史》也依然怀念那时的盛况:

“……传自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两人感慨叹息了一会儿,钟荣的脸色转为难看,他叹道:“过去了,尽数过去了,自显皇帝后,这日子便是越过越差,眼下大明更是危矣!”

他沉重地拿出一份邸报,指着上面道:“荥阳失陷了,泛水失陷了,固始失陷了,凤阳失陷了,贼众势大如此,我国朝三百年江山,难道就此沦亡不成?”

王动虽对明末历史较为了解,也知道崇祯八年历史上发生的这些事,不过邸报上白纸黑字,亲眼看来,仍有触目惊心之感。此时王动才知道钟荣为何脸色如此难看,对他们这些文人来说,中都凤阳的失陷,对他们的打击是极大的。

而王动也突然意识到,虽然自己对明末历史较为了解,不过也应当随时收集当时的情报了,比如这邸报的收集,便可以随时了解天下的动态,以让自己作出最正确的反应。

王动呆呆地看着,钟荣又指着王动手上的邸报说道:“贼势越众,官兵连败,只是苦了当地的百姓!”

钟荣提高声音道:“杀人,劫掠,屠城,这些贼匪什么事做不出?”

他越说越激动:“贼攻舒城时,官军坚守,贼便掠裸妇人数千于城下,少沮,即磔之。”

他厉声喝道:“妇人何罪?裸之磔之?贼凶恶如此,可有人性天良?”

他放声大哭:“形势如此,高皇帝地下有知,必当痛哭流涕。”

王动默默地看着手中的邸报,听钟荣说到伤心处,他也是心下沉重。

这年来,保安各地虽然相对平静,但此时外界己是闹翻天。正月初时,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荥阳,声势浩大。

荥阳之会后,众人采纳李自成的“分兵定所向”之策,以革里眼、左金王击川、湖兵。横天王、混十万战陕兵。罗汝才、过天星扼河上。高迎祥、张献忠与李自成等略东方。老回回、九条龙往来策应。大明调西北边兵及南兵七万往河南会战,又命五省总督洪承畴出关统率,以山东巡抚朱大典协攻。

不过在这年中,农民军的战力己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曾在这一年的奏疏中说道:“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

在战斗力提高的同时,这些农民军仍不改手段的凶残。

崇祯八年正月初,农民军攻陷了泛水,屠城数日!

正月十五日,农民军攻陷了凤阳,杀死城中百姓数万,焚毁房屋二万多间,还剖开孕妇,取出婴孩挑于枪槊上戏乐。

正月二十四日,农民军攻打舒城,掠来霍山、合肥的妇女数千,强迫她们赤身裸体,置于城下,稍有反抗,便将她们凌迟分尸。

还是这年的正月,农民军连营数十里攻打滁州,由于攻打不利,便掠来村落妇女数百人,将她们全部污辱后,又将她们的头全部砍断,将她们的尸体成排倒埋于地上,露出她们的下体对着城上的军民,以为这样便可以克制城上猛烈的炮火。

明末官军军纪败坏,杀良冒功是常有,但象这些明末农民军一样动不动就杀人屠城,污辱妇女,稍有反抗,便将其在城下凌迟分尸,这真是骇人听闻。举目四顾,只有关外的鞑子才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

大明三百年江山到了现在,外有胡虏肆虐,内有流寇横行,令王动平添了许多对局势的担忧。他不敢想象将来自己家人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样。再想想明年清兵入寇,保安州又在其冲,心下更增添了许多紧迫感。

……

最后钟荣踉跄而去,一路还放声悲歌,似乎是醉了。

而王动则是呆坐了良久!

……

“大人,小的等这几个月来共打制鸟铳三十五门,腰刀十五把,长枪七十四根,请大人过目。”

虽说外面的堡墙修建如火如荼,不过王动还是让李茂森领着那些铁匠在兵器坊内打制着兵器。

眼前这些兵器就是他们这几个月来的劳动成果。

王动要求的兵器制造思路是朴实,大气,没有花巧,实用便好。一一看去,果然眼前无论是鸟铳还是长枪,都是坚固厚实,精良锐利。王动满意地点了点头,在自己的奖罚制度下,这些工匠还是卖力的,打制的兵器可说都是上品。

王动吩咐将这些兵器取回武库,立时又对这些工匠进入奖励,人人都是高兴。

此次王动来,是要求李茂森打制一批盔甲的,第一批先打制十副,皮甲五副,铁甲五副。

李茂森自然是没有问题,当年他在卫城,无论火铳,刀枪,还是盔甲,他都有打制过,而且水平一流。

不过李茂森随后又有难色,无论是制做皮甲还是铁甲,都需要大量的皮革铁料,靖边堡内显然这两样库存都很少,需要向外购买,而且量还不少。

王动大至了解下李茂森他们制作盔甲的方法,他们打制皮甲时,是先将牛皮或其它动物皮切成条状形,再将三四块条状革叠放一起,涂以树脂,最后用皮绳将其连结,这样便既坚固,又耐用。

制作铁甲时,则是先将铁料制成薄片,宽一指,长一掌。每一铁片钻数个小洞,然后分别将每两片铁片叠放在一起,再把这些铁片连结于三根皮带上,如此,便可制成铁甲,用同样的方法,还可制成马的护甲,或是人的胸甲。

这种制作盔甲的方法有些类似边地的蒙古人,简单,实用,不花巧,可以节省不少。

不过按李茂森估计的,就算这样,一副铁甲需要的铁料也是众多。眼下大明普通的毛铁,一斤价格约是在三分银左右,不过经过反复煅打的好铁,一斤至少要银一钱六分。

一副铁甲,最少需要几十斤这样的好铁,五副铁甲,五副皮甲,光原料钱,这就不是笔小数目。

不过王动己是决心要打制出十副盔甲来。这几个月中,他己是向董家庄与舜乡堡购买了几批的铁料。此次众多的皮革铁料,显然董家庄内不具备,看来自己必须到舜乡堡去一趟了。

临行时,王动忽然听到一个消息,舜乡堡防守官许忠俊似乎病体严重。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动平静地让齐天良依刚才的商议去准备物质,随后他大喝一声:“传令,鸣锣警报!战兵,披甲!”

靖边堡的锣梆响个不停,一队队的战兵从营房出来,迅速地集结汇合。武库打开,一副副的铁甲取出,火药弹丸也是紧张地发放。除了战兵,堡内的青壮军户也是每人发下长枪,连堡内的妇女老弱也是每人拿根木棍。

一时间,整个靖边堡都是动员起来。军户们集结的同时,每人神情都是愤怒,胆敢有人打上门来,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此时在靖边堡的外面,周庄,胡庄,茶房堡三堡的屯民军户,他们在董房河边汇合后,在几个屯长的带领下,拿着刀棍等武器,几百人只是黑压压往靖边堡而来。

不过离靖边堡几里时,他们便发现有几个骑兵在来回窥探他们。等他们到了靖边堡外时,那边更站满了手持枪棍,充满敌意的靖边堡军户们。

现在靖边堡的堡墙外面修建着一些军户营房,供那些新来的军户们居住。在营房的四周,挖有一些壕沟,设些陷阱塌窖。壕沟上,用泥土,石块,木板等粗粗撘了个矮墙寨门。

今日是钟调阳领兵巡逻,在寨门后,他只是领着那队兵冷静地看着一大群往这边而来的各堡军户,几个鸟铳兵手上的火绳已是点燃,只是瞄准着外面越来越逼近的各堡军户们。

周庄,胡庄,茶房堡几堡的军户们在离寨门口百米远停了下来,一片声的喊道:“把我们的人交出来,王动滚出来……”

他们一边喊,一边还挥舞着手中的枪棍,只是大叫不停。

在人群中,周庄,胡庄,茶房堡三堡的屯长站在最前。

那周庄的屯长名叫贾多男,四十多岁,头皮油光发亮,是个总旗的官衔,他说道:“你说今日我们前来,那个王动会就范吗?那可是个亡命之徒。”

茶房堡的屯堡总旗鹿献阳道:“放心吧贾老哥,此次我们几堡同来,这么多人,加上有上官支持,那王动又是理亏,他还能怎么着?”

他年近四十,下巴长了个大瘤,说话颇有阴恻恻的感觉。

胡庄的屯长张叔镗是个矮小粗壮的人,他同样是个总旗的官衔,年在三十多岁,他只是贪婪地看着寨门内中靖边堡的情形,他叹道:“这靖边堡这么短的时日便有如此规模,听闻那王动很有钱财,今日我等前来,定要让那个王动匹夫大大出血。”

三人都是得意地笑起来。

他们三堡各有几十户人家的样子,往日只是安静种田,不料那靖边堡崛起后,各堡的军户便不时逃亡,青壮人口大大流失。三个屯长打听后,原来那些军户丁口都是逃往了靖边堡,这让他们气愤非常。

他们早有这个心,加上此次有力人士的联络,他们三堡便合力前来讨个说法。

此次他们三堡共一百多户,几百口人尽数前来,男子壮丁拿着长枪木棒,妇女与老弱同样拿着锄头,扁担什么的,算是声势浩大。

看看自己身后,贾多男三人越发放心,在他们的挑动下,他们身后的军户男女呼嚎声越来越大。

……

一片喊声中,突然前方的寨门打开,马蹄声响,有约七、八骑从里面奔了出来,匹匹都是健马。马上几人或拿着长枪或拿着大刀,只是远远的聚在一旁,策马监视着这里。

为首一个骑术精湛,手拿钩枪,身背弓箭,双目锐利的军头正是韩朝,他日夜训练夜不收,在七月剿匪的时候,靖边堡得到一些马匹骡子。王动便拨了一些马匹给韩朝,让他从夜不收中选了一些人骑马,韩朝精通骑术,这些时间便一直训练他们。

众人静了静,感受到了这几个骑兵的威胁。看着这几个骑兵,周庄屯长贾多男哼了一声:“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屯堡,也有精锐夜不收,这王动舍得下本钱哪。”

茶房堡的屯长鹿献阳眯着眼睛看了一会,道:“那几个夜不收确是不容小视,不过靖边堡一个小小的屯堡,怕能战的也就是这几位了。”

几人都是点头。

正在这时,忽听寨门内传来似是脚步跑动时整齐的轰鸣声,这声音由远而近,堡外各人面面相觑,不知是什么声音。

忽然众人集体吸了口冷气,只见寨内门小跑出来一排排整齐的靖边堡军士,他们个个全副武装,以伍为队。最前面是伍长,手持盾牌,身披铁甲,随后是手持长枪的长枪手,再后是手持鸟铳的鸟铳手。

他们六伍为一排,共分三排,每排间隔不过几步。这一百余人整齐而来,跑动时脚步一片轰响,压迫力惊人。

见到这些靖边堡军士出现,堡外的军户们都是鸦雀无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靖边堡竟有如此的力量。

周庄屯长贾多男吃吃地道:“这……这靖边堡怎么会有如此军士?这哪是屯田的老弱军户,分明是精锐的官军啊,怕是舜堡许大人麾下家丁,也不见得便有如此吧。”

茶房堡的屯长鹿献阳,还有胡庄的屯长张叔镗都没有回答他的话,二人都是脸色难看,只是死死瞪着那一队队出来的靖边堡军士们。

靖边堡第一次毫不掩饰向外部展现自己的力量,一出场,便大大震慑各人。

……

靖边堡军士一队队从寨门而出,他们手持兵器,整齐地跑动着。虽是小跑而出,却是军容严整,队列丝毫不乱。这种严整的军容堡外各人哪见过,都是看得呆呆的。

此时太阳猛烈高照,天气炎热,那些靖边堡军士个个都是脸上身上流汗,却没有人去稍微擦拭一下。他们个个脸孔粗黑,原本只是些普通的军户,此时结阵而行,却是人人神色坚毅,脸容严肃,皆如久经训练的精锐军士。

这些人中,最前面几排的军士都是去年便加入靖边堡的老兵,个个经过严酷的训练,又剿过匪见过血。这见过战阵就是不一样,他们列阵而出时,分外有一股锐气与傲气。

后两队靖边堡军士虽是新组建不久的新兵,不过这种唯我独尊的气氛中,他们也是一样的紧绷着脸,目不斜视,只是紧握兵器,一丝不苟地随阵式而动着。

他们出了堡,离那些军户有几十步时,便是结阵肃立在哪,一声不吭,一股肃杀之气蔓延开来。

看他们此时的阵形,虽经结阵跑动后,却仍是队列森严,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直线,这种军容太让人吃惊了。

再看他们的身体装备,个个身材粗壮,样貌年轻,一色的青壮。一百几十人中,竟有几十副的铁甲盔甲,还有众多的火器鸟铳,他们手执兵器站在那,森然肃立,那股气势,让人见了惊畏。

贾多男与鹿献阳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再看看身后的军户们,个个都是脸露惧意,大有退缩之意,没有人敢吭一声。

王动策马行在这战阵的旁边,身旁同样是几个身披铁甲,骑着战马的靖边堡军官,再就是几个拿着步鼓的鼓手。看着眼前的军阵,各人心中都是自豪万分,这就是自己兵,各人在堡内的心血。

贾多男、鹿献阳、张叔镗三人大眼瞪小眼了一阵,此行三人耗费了大量精力招集各堡军户前来,虽然靖边堡的力量让他们吃惊,不过入宝山又岂能空手而回?这让他们怎么向各方交待?

三人低声商议了一阵,贾多男作为代表,他正要开口说话,那边却传来王动严厉的声音:“你们三堡集众前来,是对我们靖边堡的侵犯,如再不退走,我们就要依遭受贼匪骚扰论处,向你们展开攻击了。”

“限你们一柱香之内全部退走!”

贾多男大叫道:“王动,你们靖边堡抢夺我们的军户,侵占我们的屯田地,你要给我们一个交待!”

他身后的众人高呼道:“对对,要给我们一个交待。”

不过声音稀稀拉拉,已没有了初来时各人的喧嚣与齐声。

王动冷冷的声音传来:“最后警告,如不退开,立时攻击!”

贾多男等人还在叫嚷,王动脸色一变,他抽出自己的重剑,往前一指,大喝道:“结阵,前进!”

如长蛇一顿,步鼓响起,原本停止的三列战阵又立时开动,盾牌兵如堵墙而入,余者长枪兵鸟铳兵将兵器持靠在自己肩头,只是结阵往前而行。

随着靖边堡军士的开动,三堡军户那边也是同时一颤,波浪式的向后而动。各人都是面如土色,靖边堡军士逼一步,他们就退一步。随着靖边堡军士的步步逼近,三堡军户已经快要崩溃的样子。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在董家庄内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王动几人赶着牛,带着军户们回往靖边墩而去。

几人神情都很高兴,此行虽然收获小,但也总算是打开了第一步。

那些被划拨给王动的军户们个个拖家带口,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跟在王动几人身后,各人神情间都有些忐忑不安,换新东家了,不知道未来命运会怎么样。

王动的名声他们是听过的,他们杀鞑子很厉害,不过往往这样的人,性情就越凶暴,他会善待大伙吗?听说此行是到靖边堡去屯田,未来前景又会如何?

众军户各样心思,众人一路赶路,午时,一行人到了靖边墩面前,齐天良高声叫军户们注意避开壕堑旁几个暗藏的塌窖陷阱。这时吊桥与墩门打开,杨通与妻刘氏,齐天良妻陶氏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

此时各人己是饥肠辘辘,王动高声吩咐两个妇人:“杨家嫂子,齐家嫂子,你们快去煮一些粥出来,给新来的兄弟们充充饥!”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粥要煮得稠一些。”

两个妇人高声应了一声,转身回墩去煮粥了。

听到王动的话,军户们一阵骚动,看来新东家的心肠不错,与他让人畏惧的外貌不合,各人心中涌起希望,看来此行也不会那么差,各人按户各找地方温顺坐下,只是轻声议论一声。

王动打量那些军户,这十户军户中,连家小在内,共有口四十多人的样子,男女各占一半,放眼望去,无不是衣衫褴褛,人虚体弱,可能只有七、八个会显得壮实些的年轻人。而一些缩在父母旁的孩童,更是头发蓬乱,面黄肌瘦,身上衣裳破如麻袋,只是用畏惧的目光打量着人高马大的王动几人,又好奇地看向眼前高大的靖边墩。

前几日己是过了霜降,天气越发寒冷,这些军户身上的皮袄毡帽到处是破洞,寒风吹来,很多人都是发抖起来。一些男丁还好,他们身旁的妇人小孩更是不堪。

看着眼前这些人,王动叹了口气,这些哪是大明军人,分明是一群大明丐帮啊,自己靖边墩七人,虽也是穿得破破烂烂,不过显然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比他们强太多了。看来以后得花一些时间为他们调养身体啊。

等待中,刘氏与陶氏终于吃力地各端一大口锅出来,锅内腾腾的冒着热气,远远的一股米粥的香味飘了过来。

军户们一阵骚动,个个都是使劲地伸脖子往那边看,特别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劲地唵着口水。

刘氏与陶氏二人亲热地招呼起来:“喝粥啦,大伙都将碗筷拿过来喝粥啦。”

军户们纷纷从自己行李中找出碗筷,有王动等人在前,他们不敢拥挤争抢,按着家口,一个个拿着碗上来排队领粥,排在后面的只是不断的探头探脑,非常焦急的等待。

刘氏与陶氏不断招呼着那些军户,特别是陶氏,神情间更是亲热,有新人来了,看在自己是靖边墩老人的份上,至少王头会将那些妇人们交给自己指挥吧?

她一边用勺子为各人舀粥,一边大声道:“大伙喝着粥,可不要忘了总旗王大人的恩德啊。”

众军户只是没口子的答应,一边各找地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碗中的粥香甜浓稠,都是纯正的米粥,决对没有添加野菜树皮之类的,过久了糠菜度日的日子,喝着这么好的米粥,很多人都是流下泪来。

……

王动几人也是一起喝粥,几人毫不顾忌形象地在墩外席地而坐,王动喝了六碗粥后,拍拍肚子站起来,韩朝几人也是随后停了碗,再看那些军户,他们各人喝了一些粥后,精神气都好多了。

王动让韩朝招呼军户们过来,杨通也是大囔道:“总旗大人训话了,大伙儿都快些安静。”

王动走到那些人面前,看着这些人,王动也感觉到压力,以后他们的衣食生存就要靠自己来维系,自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注视了这些军户良久,王动开口朗声道:“昨日管队张大人将你们划拨于我,以后你们都在我的堡内屯田,我王动在这里说一句,以后都是一堡的兄弟,我王动当一视同仁,决不会亏待你们。”

底下半响没有言语,很多人都是麻木地听着,正要冷场的时候,底下一个年轻人低低的在后面说了一声:“王大人说让小的们来堡内屯田,不知大人要小的如何做?”

王动赞了一声,道:“这位兄弟问得好,王动不才,奉防守大人及管队大人之令屯田,以后我们都在这董房河边开垦荒地,事后每人都会分下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防守大人己向我保证过,屯堡只管放手去做,将来开垦出来的田地,决对不会有人徵扰,大伙只管安心屯种便是。”

听到王动的话,底下各人一阵骚动,显然防守官许忠俊的保证,对这些人还是有说服力的,而且到时不但有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分发,对他们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又有一人问道:“不知小的们将来要纳粮多少,耕牛种籽等物将来小的们要偿还吗?”

王动大声道:“明人不说暗话,眼下大伙一起开垦土地,兴修水利,这些财帛都是我出,而且考虑到大家的口粮不多,以后每日的工食也是由我来付给。将来等米麦成熟,第一年,我给大家免征税粮。第二年,每亩屯田征粮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银。第三年,每亩屯田征粮两斗,此后永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我王动说话算话,当日我与甲长钟大用言明前往击杀鞑子,事后我果然去了,搏命撕杀后,才有了现在的官位职务!杀鞑子是如此,在屯田方面,我同样也是如此!”

听了王动爽直的话,众人都是相互而视,个个心动,王动话说得直,第二年起就要征粮,反给他们真实可信的感觉,王动的话比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上官们有说服力多了。如果真如王动所说,第三年后便不再加派,那每亩征粮两斗各人是完全承受得起的,这只是明初军户们的纳粮份额,虽比明面上的民户租重,但在眼下这种年景,这种负担己经算是很轻了。

话后,虽有一些人还是疑虑不安,不过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涌起希望,如王动所说,希望将来能过上太平安定的日子吧。

安抚训话后,王动吩咐将从董家庄内带来的牛赶回墩内去喂养,那些锄头等物也一样拿进去。杨通为王动将墩内那张唯一的椅子搬了出来,王动坐在椅上开始为军户们登记文册,可惜没有桌子,只能拿块木板垫在腿上写了。

王动书写毛笔字繁体字并不是问题,他挥笔而就,将这十户人依各人军户帖一一登记,各户年籍、从军脚色、贯址、家口,男妇,成丁等一一备注,并开具正副两本文册。

最后统计,十户军户,总有男妇四十五口,其中男子二十二口,成丁十八口,不成丁四口。妇女二十三口,十三岁以上的壮女十五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八口。另还有各户带来的随身事产也是一一登记。

忙完后王动松了口气,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许久没有摸笔了,才登记十户人家,就感觉到有些劳累。

他心下暗叹了一口气,以后墩内事务繁多,难道事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特别是这种文书工作。

可惜现在墩内除了他,还有齐天良识几个字,能算点数外,余者韩朝兄弟与杨通,还有两个妇人都是连自己名字不会写的正统文盲。除了自己亲力亲为还真没办法,不过以后随着屯堡的发展,案牍文书事务越来越多,看来以后得招个书吏了。

那些军户见王动竟可以流利书写文册,也是暗暗诧异,各人脸上都是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这王总旗上马可以杀贼,下马可以舞墨,还真是文武双全,各人内心不由都对王动增添了几分信心。在这大明就是如此,能读书识字的人总是让人佩服的。

王动忙完后,让韩朝兄弟几人为那些军户安排住的地方,这么多人墩内肯定住不下,暂时也没有营房安排,只能先让他们沿着墩旁撘些茅屋,暂时居住。

北地流民向有在野外建盖地窝子的习惯,在地上刨个坑,找些石头树枝在周边垒个小墙,然后在顶上搭一些茅草便可成房屋了,这种建筑简单有效,不需什么原料,听闻传自塞外胡人,只要有一定的柴草碳木,便可很好地抵御严寒。

韩朝几人指挥那些新居民在墩外搭建地窝子,这方面,王动当然没有韩朝等人懂,他只是要求那些新居民搭建地窝子时要排列有序,而且方便时也要集中到一个茅坑内,不可乱撒乱排,尽量注意卫生。

可以看出,韩朝很有指挥能力的样子,王动看这兄弟二人来历神秘,似乎很有故事,不过王动当然不会去过问他的隐私。

到了晚上,一个个地窝子己经具备雏形,一堆堆的柴火燃起来,加上小孩的玩闹笑声,给靖边墩外增添了许多生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